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
2011年11月3日 星期四
仁武特教實習活動
(圖)李明洋老師指導如何穿矯正鞋
透過科技輔具協助身心障礙者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增進職場就業競爭力,是我們研究團隊長期努力的目標。過去五年來我們和身權會、高雄仁武特教輔具團隊合作,與第一線工作者、使用者,就服員、特教老師、身心障礙者,共同合作研發科技輔具。我們把研究場域帶到實際現場,將田野調查收集到的需求,融入到輔具的研發,期望設計體貼身障者的科技輔具,並讓他們的需求被更多人看見,拉近科技與人的距離。
今年有三次的田野調查活動,年初2月份由身權會主辦,為期一週的身心障礙體驗營,與連續六個月與台北自閉症協會合作的場域體驗,再來是10月26日到10月28日三天的特教實習,中原電子系學生以義工的身份到特教學校,協助特教老師教學、學生照護、生活自理等活動,貼近場域,融入特教生活,啟發更多輔具的應用,增進電子系學生的視野。
中原電子至高雄市立仁武特殊教育學校入班實習課表 - 李明洋老師
最後感謝仁武特教老師、身權會就服員、身心障礙的同學、朋友們,
因為能夠認識你們,打開了我們的視野,
知道這世上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努力、去珍惜的地方,
感謝你們持續地付出,讓這世界更美好!
最後感謝仁武特教老師、身權會就服員、身心障礙的同學、朋友們,
因為能夠認識你們,打開了我們的視野,
知道這世上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努力、去珍惜的地方,
感謝你們持續地付出,讓這世界更美好!
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論文發表
- Journal
- Yao-Jen Chang, Tsen-Yung Wang, Yan-Ru Chen (2011), “A Location-based Prompting System to Transition Autonomously Through Vocational Tasks for Individuals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Vol.0 , No.0 , (SSCI期刊).
- Yao-Jen Chang, Shu-Ming Peng, Yan-Ru Chen, Hung-Chi Chen, Tsen-Yung Wang, Shu-Fang Chen (2010), “Autonomous Indoor Wayfinding for Individuals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s”, Journal of NeuroEngineering and Rehabilitation, Vol.7 , No.0 p.1-13. , (SCI期刊).
- Conference
- 張萬志;張耀仁;陳彥儒 (2009), “情境感知-協助認知障礙者複合式工作提醒系統”, 2009台灣網際網路研討會 , 彰化師範大學.
- 彭書敏;張耀仁;陳彥儒 (2009), "Comparing Modalities in Autonomous Indoor Wayfinding for People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s", 2009全國計算機會議, 臺北大學三峽校區
- Yao-Jen Chang, Yan-Ru Chen, Chia Yu Chang, Tsen-Yung Wang (2009), “Video Prompting and Indoor Wayfinding Based on Bluetooth Beacons: a Case Study in Supported Employment for People with Severe Mental Illness”, CMC 2009 pp.137-141. , Kunming, China.
- Yao-Jen Chang, Hsin Yu Hsu, Wan Chih Chang, Shu-Min Peng, Yan-Ru Chen, Tsen Yun Wang (2009), “Context-aware Task Prompting: Sustaining of Supported Employment for People with Severe Mental Illness”, CMC 2009 pp.127-131. , Kunming, China.
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敬 風信子‧小許
抵達風信子前,需要經過一段蜿蜒崎嶇,雜草叢生,泥濘難行的山路,
到達風信子時,發現這裡的農作物稀疏,很多昆蟲,跟印象中的田地不一樣。
到達風信子時,發現這裡的農作物稀疏,很多昆蟲,跟印象中的田地不一樣。
很難想像為什麼要待在這種地方工作?
原來是一種熱情,一種夢想,看到小許和精工們願意在這裡開墾他們的夢想與園地,目的不在賺大錢,而再做一個人與土地和平共處的事情。
堅持有機栽植,不撒化肥,所以有些農作物種植不易,顯得稀疏。
堅持有機栽植,不用農藥,所以作物間常有昆蟲陪襯,蝴蝶穿梭在田間好美好悠哉。
堅持有機栽植,只有用更多的汗水,還有被曬得紅通通的臂膀,來換取農作物的收成。
堅持有機栽植,讓癌症者有機會享用到最天然的食物。
這塊園地也提供精障者一份工作的機會,透過農務來獲得工作上的成就感,與自我肯定。
敬佩小許選擇如此艱難的一條路,妳的故事激勵我,
讓我有勇氣去嘗試很艱難的事物,一切都是為了讓這世界更好。
讓我有勇氣去嘗試很艱難的事物,一切都是為了讓這世界更好。
敬 風信子‧小許
彥儒
2011.09.07
2011年7月8日 星期五
情緒辨識科技研討會心得
如何透過科技輔具去辨識一個人的情緒,是很有趣的問題。
昨天去雲科大聽了兩場有關情緒辨識科技的演講,
兩位研究者在技術上都使用wireless sensors的方式,透過受測者身上穿戴的無線感測器回傳體溫、脈搏、呼吸頻率等生理資訊,再透過資料分析,來達成情緒辨識。
其中國內學者的研究,透過單一感測器(呼吸帶),量測受測者的呼吸頻率來辨識情緒, 期成效和國外透過多感測器的研究成果近乎一樣,令我佩服。學者提到,未來還要再針對使用該感測器做更進一步的情緒辨識研究。
會場中有人問到,感測器應該擺放在人體的哪個部位,一個感測器和三個以上的感測器又該如何佈署。國外學者回答道,因避免使用者跌倒而壓壞感測器,感測器建議放在人體的上半身。至於感測器該放在人體的哪個位置,因研究和人而異。
我覺得為了要便是情緒在人體上放置感測器不是個很好的點子。原因如下:
昨天去雲科大聽了兩場有關情緒辨識科技的演講,
兩位研究者在技術上都使用wireless sensors的方式,透過受測者身上穿戴的無線感測器回傳體溫、脈搏、呼吸頻率等生理資訊,再透過資料分析,來達成情緒辨識。
其中國內學者的研究,透過單一感測器(呼吸帶),量測受測者的呼吸頻率來辨識情緒, 期成效和國外透過多感測器的研究成果近乎一樣,令我佩服。學者提到,未來還要再針對使用該感測器做更進一步的情緒辨識研究。
會場中有人問到,感測器應該擺放在人體的哪個部位,一個感測器和三個以上的感測器又該如何佈署。國外學者回答道,因避免使用者跌倒而壓壞感測器,感測器建議放在人體的上半身。至於感測器該放在人體的哪個位置,因研究和人而異。
我覺得為了要便是情緒在人體上放置感測器不是個很好的點子。原因如下:
- 有誰會為了要讓對方了解自己的情緒,而在自己的身上放置微型感測器? 我認為應該是主動者透過輔具去了解對方(被動者)的情緒,而不是為了要知道對方(被動者)的情緒,而在被動者身上放置感測器。
- 情緒屬於個人隱私。每個人都有權力去選擇是否要讓外人了解自己的情緒。穿戴這些Sensors不就是把自己的情緒全都顯露出來了嗎?更何況,若出現false alarm的情況,會不會造成人際間的誤會呢?
- 智慧型手持裝置+影像辨識技術。使用者透過透過智慧型手持裝置拍攝對方臉部照片,作情緒分析辨識。使用影像分析臉部特徵來辨識情緒國內外有很多研究,相當困難。
- 智慧型手持裝置+社群間的詢問。分析對方的情緒是很主觀的,看法因人而異。但若能透過智慧型手機回傳對方的臉部照片或是互動短片,並結合網路社群的力量,分析、投票,選擇是哪個情緒,最後再將投票結果回傳給使用者參考。
喜
怒
哀
樂
驚訝
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
開車去台北作服務,也迷了路
檢視較大的地圖
天氣:雨天 。
日期:3月11日
時間:早上9:00~ 晚上7:50
目的:搬電腦、器材到協會辦公室架設電腦 。
車上一共三人,我(駕駛),學弟柏樵、佑佶。
收穫:任務完成,增加對台北的道路資訊,增加從台北下班的車陣中開車的經驗,能開回中壢好感動!
感謝:淑芳、杰榆、麗凰,柏樵、佑佶的幫忙~
2011年2月10日 星期四
2011年2月9日 星期三
2011年1月14日 星期五
2011年1月11日 星期二
2011年1月7日 星期五
2011年1月4日 星期二
孫越自傳 [甦醒]
在今天,我們的房子越來越大,但是家庭越來越小。
生活越來越方便,但是時間卻越來越少。
我們的學位越來越高,常識卻越來越少。
知識越來越多,判斷力卻越來越差。
我們有更多的專家,但是也有更多的問題。
醫葯越來越好,但健康越來越少。
我們花費太多,歡笑太少。
車開得太快,火氣上來也更快。
睡得太晚,閱讀太少,電視看得太多,而且禱告太少。
我們所擁有的資產倍增,但是價值卻遞減。
我們說得太多,但是愛心太少,且謊話連篇。
我們學習如何經營生活,但沒有建造生命。
我們在生命中加增歲月,卻沒有在歲月中增長生命。
我們有越來越高的建築,但是有越來越低的EQ。
有更寬廣的高速公路,但有更狹窄的視野。
我們花費得更多,但擁有的更少。
我們買得更多,但享受得更少。
我們可以登陸月球回來。但是卻無法拜訪對街的鄰居。
我們可以征服外太空。但是卻無法掌控內心世界。
我們可以分裂原子核,但是卻無法挪去心中的偏見。
我們更多書寫,卻更少學習。更多計畫,卻更少成就。
我們學會忙碌,但學不會等候。
我們的收入更高了,但道德更低了。
我們生產更多電腦,掌握更多資訊,複製更多拷貝,但我們的溝通卻更貧乏。
我們的數量提高了,品質卻降低了
這是快速食品充斥卻消化不良的時代。
高大的身軀與低劣的性格並存的時代。
更多休閒卻更少歡樂。 更多食物卻更少營養。
更多雙收入家庭,但更高的離婚率。
更多千萬豪宅,但卻更多破碎的家庭。
我建議,在今天這樣的世代,你不要保留任何事情到特殊的場合才做,因為你活著的每一天都是特殊場合。勤加閱讀,追求知識,坐在你家的前廊上欣賞自然美景,無需汲汲營營於生活需要。
多花時間與家人及好友在一起,享受喜歡的食物,到你喜愛的地方去遊覽。
生命不只是為了存活,而是一連串愉快事件組成的的鏈條。
將你的水晶高腳杯拿出來,不要將妳最好的香水存起來,任何時候 你想要用的時候就用它吧。
把「有一天」「將來的某一天」從你的字典中刪除。
現在就去寫那一封你曾經想過要等到「有一天」才來寫的信。
讓我們現在就告訴我們的家人我們多愛他們。
不要將會帶給你歡笑及喜樂的任何事情拖延到未來。
每一天,每一小時,每一分鐘都是特別的,而且你不知道那是否是你的最後一刻。
生活越來越方便,但是時間卻越來越少。
我們的學位越來越高,常識卻越來越少。
知識越來越多,判斷力卻越來越差。
我們有更多的專家,但是也有更多的問題。
醫葯越來越好,但健康越來越少。
我們花費太多,歡笑太少。
車開得太快,火氣上來也更快。
睡得太晚,閱讀太少,電視看得太多,而且禱告太少。
我們所擁有的資產倍增,但是價值卻遞減。
我們說得太多,但是愛心太少,且謊話連篇。
我們學習如何經營生活,但沒有建造生命。
我們在生命中加增歲月,卻沒有在歲月中增長生命。
我們有越來越高的建築,但是有越來越低的EQ。
有更寬廣的高速公路,但有更狹窄的視野。
我們花費得更多,但擁有的更少。
我們買得更多,但享受得更少。
我們可以登陸月球回來。但是卻無法拜訪對街的鄰居。
我們可以征服外太空。但是卻無法掌控內心世界。
我們可以分裂原子核,但是卻無法挪去心中的偏見。
我們更多書寫,卻更少學習。更多計畫,卻更少成就。
我們學會忙碌,但學不會等候。
我們的收入更高了,但道德更低了。
我們生產更多電腦,掌握更多資訊,複製更多拷貝,但我們的溝通卻更貧乏。
我們的數量提高了,品質卻降低了
這是快速食品充斥卻消化不良的時代。
高大的身軀與低劣的性格並存的時代。
更多休閒卻更少歡樂。 更多食物卻更少營養。
更多雙收入家庭,但更高的離婚率。
更多千萬豪宅,但卻更多破碎的家庭。
我建議,在今天這樣的世代,你不要保留任何事情到特殊的場合才做,因為你活著的每一天都是特殊場合。勤加閱讀,追求知識,坐在你家的前廊上欣賞自然美景,無需汲汲營營於生活需要。
多花時間與家人及好友在一起,享受喜歡的食物,到你喜愛的地方去遊覽。
生命不只是為了存活,而是一連串愉快事件組成的的鏈條。
將你的水晶高腳杯拿出來,不要將妳最好的香水存起來,任何時候 你想要用的時候就用它吧。
把「有一天」「將來的某一天」從你的字典中刪除。
現在就去寫那一封你曾經想過要等到「有一天」才來寫的信。
讓我們現在就告訴我們的家人我們多愛他們。
不要將會帶給你歡笑及喜樂的任何事情拖延到未來。
每一天,每一小時,每一分鐘都是特別的,而且你不知道那是否是你的最後一刻。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