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3日 星期四

仁武特教實習活動

(圖)李明洋老師指導如何穿矯正鞋

透過科技輔具協助身心障礙者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增進職場就業競爭力,是我們研究團隊長期努力的目標。過去五年來我們和身權會、高雄仁武特教輔具團隊合作,與第一線工作者、使用者,就服員、特教老師、身心障礙者,共同合作研發科技輔具。我們把研究場域帶到實際現場,將田野調查收集到的需求,融入到輔具的研發,期望設計體貼身障者的科技輔具,並讓他們的需求被更多人看見,拉近科技與人的距離。

今年有三次的田野調查活動,年初2月份由身權會主辦,為期一週的身心障礙體驗營,與連續六個月與台北自閉症協會合作的場域體驗,再來是10月26日到10月28日三天的特教實習,中原電子系學生以義工的身份到特教學校,協助特教老師教學、學生照護、生活自理等活動,貼近場域,融入特教生活,啟發更多輔具的應用,增進電子系學生的視野。


中原電子至高雄市立仁武特殊教育學校入班實習課表 - 李明洋老師

最後感謝仁武特教老師、身權會就服員、身心障礙的同學、朋友們,
因為能夠認識你們,打開了我們的視野,
知道這世上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努力、去珍惜的地方,
感謝你們持續地付出,讓這世界更美好!

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論文發表

  • Journal
    • Yao-Jen Chang, Tsen-Yung Wang, Yan-Ru Chen (2011), “A Location-based Prompting System to Transition Autonomously Through Vocational Tasks for Individuals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Vol.0 , No.0 , (SSCI期刊).
    • Yao-Jen Chang, Shu-Ming Peng, Yan-Ru Chen, Hung-Chi Chen, Tsen-Yung Wang, Shu-Fang Chen (2010), “Autonomous Indoor Wayfinding for Individuals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s”, Journal of NeuroEngineering and Rehabilitation, Vol.7 , No.0 p.1-13. , (SCI期刊).

  • Conference
    • 張萬志;張耀仁;陳彥儒 (2009), “情境感知-協助認知障礙者複合式工作提醒系統”, 2009台灣網際網路研討會 , 彰化師範大學.
    • 彭書敏;張耀仁;陳彥儒 (2009), "Comparing Modalities in Autonomous Indoor Wayfinding for People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s", 2009全國計算機會議, 臺北大學三峽校區
    • Yao-Jen Chang, Yan-Ru Chen, Chia Yu Chang, Tsen-Yung Wang (2009), “Video Prompting and Indoor Wayfinding Based on Bluetooth Beacons: a Case Study in Supported Employment for People with Severe Mental Illness”, CMC 2009 pp.137-141. , Kunming, China.
    • Yao-Jen Chang, Hsin Yu Hsu, Wan Chih Chang, Shu-Min Peng, Yan-Ru Chen, Tsen Yun Wang (2009), “Context-aware Task Prompting: Sustaining of Supported Employment for People with Severe Mental Illness”, CMC 2009 pp.127-131. , Kunming, China.

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敬 風信子‧小許


抵達風信子前,需要經過一段蜿蜒崎嶇,雜草叢生,泥濘難行的山路,
到達風信子時,發現這裡的農作物稀疏,很多昆蟲,跟印象中的田地不一樣。

很難想像為什麼要待在這種地方工作?

原來是一種熱情,一種夢想,看到小許和精工們願意在這裡開墾他們的夢想與園地,目的不在賺大錢,而再做一個人與土地和平共處的事情。

堅持有機栽植,不撒化肥,所以有些農作物種植不易,顯得稀疏。
堅持有機栽植,不用農藥,所以作物間常有昆蟲陪襯,蝴蝶穿梭在田間好美好悠哉。
堅持有機栽植,只有用更多的汗水,還有被曬得紅通通的臂膀,來換取農作物的收成。
堅持有機栽植,讓癌症者有機會享用到最天然的食物。

這塊園地也提供精障者一份工作的機會,透過農務來獲得工作上的成就感,與自我肯定。

敬佩小許選擇如此艱難的一條路,妳的故事激勵我,
讓我有勇氣去嘗試很艱難的事物,一切都是為了讓這世界更好。

 風信子‧小許
彥儒
2011.09.07

2011年7月8日 星期五

情緒辨識科技研討會心得

如何透過科技輔具去辨識一個人的情緒,是很有趣的問題。

昨天去雲科大聽了兩場有關情緒辨識科技的演講,
兩位研究者在技術上都使用wireless sensors的方式,透過受測者身上穿戴的無線感測器回傳體溫、脈搏、呼吸頻率等生理資訊,再透過資料分析,來達成情緒辨識。

其中國內學者的研究,透過單一感測器(呼吸帶),量測受測者的呼吸頻率來辨識情緒, 期成效和國外透過多感測器的研究成果近乎一樣,令我佩服。學者提到,未來還要再針對使用該感測器做更進一步的情緒辨識研究。

會場中有人問到,感測器應該擺放在人體的哪個部位,一個感測器和三個以上的感測器又該如何佈署。國外學者回答道,因避免使用者跌倒而壓壞感測器,感測器建議放在人體的上半身。至於感測器該放在人體的哪個位置,因研究和人而異。

我覺得為了要便是情緒在人體上放置感測器不是個很好的點子。原因如下:
  1. 有誰會為了要讓對方了解自己的情緒,而在自己的身上放置微型感測器? 我認為應該是主動者透過輔具去了解對方(被動者)的情緒,而不是為了要知道對方(被動者)的情緒,而在被動者身上放置感測器。
  2. 情緒屬於個人隱私。每個人都有權力去選擇是否要讓外人了解自己的情緒。穿戴這些Sensors不就是把自己的情緒全都顯露出來了嗎?更何況,若出現false alarm的情況,會不會造成人際間的誤會呢?
跳脫穿戴感測器的想法,關於情緒辨識我有幾個初步的點子:
  1. 智慧型手持裝置+影像辨識技術。使用者透過透過智慧型手持裝置拍攝對方臉部照片,作情緒分析辨識。使用影像分析臉部特徵來辨識情緒國內外有很多研究,相當困難。
  2. 智慧型手持裝置+社群間的詢問。分析對方的情緒是很主觀的,看法因人而異。但若能透過智慧型手機回傳對方的臉部照片或是互動短片,並結合網路社群的力量,分析、投票,選擇是哪個情緒,最後再將投票結果回傳給使用者參考。

驚訝

      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

      開車去台北作服務,也迷了路


      檢視較大的地圖

      天氣:雨天 。
      日期:3月11日
      時間:早上9:00~ 晚上7:50 
      目的:搬電腦、器材到協會辦公室架設電腦 。

      車上一共三人,我(駕駛),學弟柏樵、佑佶。

      收穫:任務完成,增加對台北的道路資訊,增加從台北下班的車陣中開車的經驗,能開回中壢好感動!


      感謝:淑芳、杰榆、麗凰,柏樵、佑佶的幫忙~

      2011年2月10日 星期四

      身心障礙體驗營 報名網站

      活動計劃書


      田野調查作業參與田野調查之研究生請於研習活動結束後,撰寫心得一份,以便整理經驗、分享及參與投稿,留下難得回憶!

      2011年1月4日 星期二

      孫越自傳 [甦醒]

      在今天,我們的房子越來越大,但是家庭越來越小。 
      生活越來越方便,但是時間卻越來越少。 
      我們的學位越來越高,常識卻越來越少。 
      知識越來越多,判斷力卻越來越差。 
      我們有更多的專家,但是也有更多的問題。 
      醫葯越來越好,但健康越來越少。 
      我們花費太多,歡笑太少。 
      車開得太快,火氣上來也更快。 
      睡得太晚,閱讀太少,電視看得太多,而且禱告太少。 
      我們所擁有的資產倍增,但是價值卻遞減。 
      我們說得太多,但是愛心太少,且謊話連篇。 
      我們學習如何經營生活,但沒有建造生命。 
      我們在生命中加增歲月,卻沒有在歲月中增長生命。 
      我們有越來越高的建築,但是有越來越低的EQ 
      有更寬廣的高速公路,但有更狹窄的視野。 
      我們花費得更多,但擁有的更少。 
      我們買得更多,但享受得更少。 
      我們可以登陸月球回來。但是卻無法拜訪對街的鄰居。 
      我們可以征服外太空。但是卻無法掌控內心世界。 
      我們可以分裂原子核,但是卻無法挪去心中的偏見。
      我們更多書寫,卻更少學習。更多計畫,卻更少成就。 
      我們學會忙碌,但學不會等候。 
      我們的收入更高了,但道德更低了。 
      我們生產更多電腦,掌握更多資訊,複製更多拷貝,但我們的溝通卻更貧乏。 
      我們的數量提高了,品質卻降低了 
      這是快速食品充斥卻消化不良的時代。 
      高大的身軀與低劣的性格並存的時代。 
      更多休閒卻更少歡樂。 更多食物卻更少營養。 
      更多雙收入家庭,但更高的離婚率。 
      更多千萬豪宅,但卻更多破碎的家庭。
      我建議,在今天這樣的世代,你不要保留任何事情到特殊的場合才做,因為你活著的每一天都是特殊場合。勤加閱讀,追求知識,坐在你家的前廊上欣賞自然美景,無需汲汲營營於生活需要。
      多花時間與家人及好友在一起,享受喜歡的食物,到你喜愛的地方去遊覽。 
      生命不只是為了存活,而是一連串愉快事件組成的的鏈條。 
      將你的水晶高腳杯拿出來,不要將妳最好的香水存起來,任何時候 你想要用的時候就用它吧。
      把「有一天」「將來的某一天」從你的字典中刪除。 
      現在就去寫那一封你曾經想過要等到「有一天」才來寫的信。 
      讓我們現在就告訴我們的家人我們多愛他們。 
      不要將會帶給你歡笑及喜樂的任何事情拖延到未來。 
      每一天,每一小時,每一分鐘都是特別的,而且你不知道那是否是你的最後一刻。